《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技術條件》最新版本
網址:www.chinazhongchuang.cn 更新時間:2017-01-09 14:59 瀏覽次數::39次
《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技術條件》最新版本的標準代替了JB/T 7985—1995《常壓熱水鍋爐通用技術條件》,如1995年的相比《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技術條件》最新版本主要變化如下:
——標準名稱改為“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技術條件”;
——增加了小型鍋爐的定義(本版的3.1);
——增加了常壓熱水鍋爐參數系列(1995年版的表1:本版的4.2)
——增加了小型鍋爐的產品型號編制方法(本版的5.1);
——鍋爐熱效率指標作了適當的調整,取消了燃燒劣質煤鍋爐的熱效率指標(1995年版的表6;本版的表1和表2);
——增加了鍋爐排煙處過量空氣系數和排煙溫度的考核要求(本版的6.1.3和6.14);
——增加了鍋爐可靠性的考核要求(本版的6.16)
——對鍋爐的保質期作了適當的調整(1995版的8.8;本版的11.1);
——取消了新產品必須進行鑒定的規定(1995年版的第七章)。
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鍋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CSBTS/TC 73)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上海工業鍋爐研究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葉勉。
本標準于1995年首次發布。
目錄
1范圍1
2規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參數系列2
5型號編制方法2
6技術要求2
7檢驗和試驗5
8檢驗和試驗規則5
9油漆、包裝,標志和隨機文件5
10安裝及使用要求6
11常壓熱水鍋爐系統6
12質量責任6
(本文《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技術條件》最新版本內容由中創鍋爐網網上資料整理發布)
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技術條件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的定義,參數系列、型號編制方法、技術要求,試驗和檢驗、標志和包裝、使用條件、常壓熱水鍋爐系統及質量責任等。
本標準適用于以水為介質的低碳鋼制造的固定式小型鍋爐和常壓熱水鍋爐。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 700 碳素結構鋼
GB 1576 工業鍋爐水質
GB/T 2900.48 電工名詞術語 固定式鍋爐
GB/T 8163 輸送流體用無縫鋼管
GB/T 9222 水管鍋爐受壓元件強度計算
GB/T l0180 工業鍋爐熱工性能試驗規程
GB 13271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GB/T 16508 鍋殼鍋爐受壓元件強度計算
GB 50041 鍋爐房設計規范
GB 50273 工業鍋爐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JB/T 1615 鍋爐油漆和包裝技術條件
JB/T 1620 鍋爐鋼結構技術條件
JB/T l621 工業鍋爐煙箱、鋼制煙囪技術條件
JB/T 1626 工業鍋爐產品型號編制方法
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
3 術語和定義
GB/T 2900.48確立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小型鍋爐 small type boilers
指小型汽水兩用鍋爐、小型熱水鍋爐及小型蒸汽鍋爐,即:
a)額定蒸發量(或額定熱功率)不大于0.5t/h(或0.35MW)、額定工作壓力不大于0.04MPa的小型汽水兩用鍋爐;
b)額定出水壓力不大于0.1MPa的熱水鍋爐和自來水加壓的熱水鍋爐;
c)水容積不大于50L且額定蒸汽壓力不大于0.7MPa的小型蒸汽鍋爐。
3.2
常壓熱水鍋爐 atmospheric hot water boilers
鍋爐本體開孔或者用連通管與大氣相通,在任何情況下鍋爐本體頂部表壓為零的鍋爐。
4 參數系列
4.1 小型鍋爐產品的參數范圍應符合《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的規定,具體的參數由各制造單位自行制定。
4.2 常壓熱水鍋爐的額定熱功率不應小于0.05MW且不應大于2.8MW,額定出口水溫不宜大于85℃。
5 型號編制方法
5.1 小型鍋爐的產品型號編制方法應符合JB/T 1626中規定的編制原則。
5.2 常壓熱水鍋爐產品型號編制方法應符合JB/T l626中規定的編制原則,并在產品型號前加英文大寫字母C。
示例1:CLSG0.35—WⅡ表示立式水管固定爐排,額定熱功率為0.35MW,燃用Ⅱ類無煙煤的常壓熱水鍋爐。
示例2:CWDRl.4表示臥式額定熱功率為1.4MW的電加熱常壓熱水鍋爐。
5.3 鍋爐如為蒸汽和熱水兩用鍋爐,以其主要功能按蒸汽或熱水鍋爐來編制產品型號,在鍋爐名稱上寫明“汽水兩用”字樣。
6 技術要求
6.1 額定工況下的性能
6.1.1 制造單位應保證鍋爐在額定介質參數下的額定蒸發量或額定熱功率。
6.1.2 在使用燃料符合設計的要求,設備狀況良好并按要求正確運行操作的情況下,鍋爐的熱效率指標應符合下列規定:
a)層狀燃燒鍋爐熱效率不應低于表1的規定;
b)燃油和燃氣鍋爐的熱效率不應低于表2的規定;
c)電加熱鍋爐的熱效率不應低于96%。
6.1.3 對于層狀燃燒的鍋爐,排煙處過量空氣系數不應大于1.75:對于燃油和燃氣鍋爐,正壓燃燒時排煙處過量空氣系數不應大于1.2,負壓燃燒時排煙處過量空氣系數不應大于1.3。
6.1.4 對于帶尾部受熱面的鍋爐,排煙溫度不應大干170℃;對于不帶尾部受熱面的鍋爐,排煙溫度不應大于250℃。
6.1.5 鍋爐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應符合GB 13271的規定.
6.1.6 鍋爐及其配套出廠的附屬設備在質保期內因設計和制造質量不良而引起的強迫停爐檢修的次數應符合下列規定:
a)對于燃煤鍋爐不應多于三次;
b)對于燃油、燃氣鍋爐和電加熱鍋爐不應多于二次。
6.2 設計的基本要求
6.2.1 鍋爐設計應使產品具有安全可靠、經濟高效、保護環境、使用維修方便等良好的綜合技術經濟性能。
6.2.2 鍋爐設計時應合理布置受熱面,并應能形成良好的水循環而使各部分受熱面得到可靠的冷卻,在運行時各部分應能按設計預定方向自由膨脹。
6.2.3 鍋爐結構應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鍋爐受壓元件的強度計算應按GB/T 9222或GB/T 16508的規定進行。鍋爐鍋筒(殼)或爐膽的取用壁厚不應小于3mm。
6.2.4 燃油、燃氣鍋爐要選用合適匹配的燃油,燃氣燃燒器。
6.2.5 機械層燃鍋爐的燃燒設備應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并具有足夠的風室風壓,且調風裝置應靈活有效。
6.2.6 鍋爐的爐墻及煙風道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和保溫性能。鍋爐爐墻外表面溫度應不高于50℃,鍋爐爐頂外表面溫度應不高于70℃。
6.2.7 鍋爐應便于運輸、安裝、運行操作、檢修、排污、放水及內外部清洗。
6.2.8 小型鍋爐應裝設安全閥,安全閥的選用應符合《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的規定。
6.2.9 常壓熱水鍋爐大氣連通管的當量通徑Dd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
Dd——當量通徑,單位為mm;
Q ——常壓熱水鍋爐額定熱功率,單位為MW。
表1 層狀燃燒鍋爐熱效率
燃料品種 燃料收到基低位發熱值
Qnet,v,ar
kJ/kg鍋爐容量(D或Q)
D≤0.5t/h或0.7MW 0.7MW≤Q≤1.4MW 1.4MW≤Q≤2.8MW
鍋爐熱效率,%
煙煤 Ⅱ 17700≤Qnet,v,ar≤21000 71 74 76
Ⅲ Qnet,v,ar>21000 73 76 78
貧煤 Qnet,v,ar≥17700 69 72 74
無煙
煤 Ⅱ Qnet,v,ar≥21000 58 61 64
Ⅲ Qnet,v,ar≥21000 63 68 72
褐煤 Qnet,v,ar≥21000 69 72 74
燃煤手燒蒸汽鍋爐和額定熱功率小于0.7MW的燃煤手燒熱水鍋爐的熱效率允許比表中相應的規定值降低三個百分點,表中未列燃料的鍋爐熱效率指標由供需雙方商定。
注;各燃料品種的干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范圍為:煙煤,Vdaf>20%;貧煤,10%< Vdaf≤20%;II類無煙煤,
Vdaf <6.5%;Ⅲ類無煙煤,6.5%≤Vdaf≤10%,褐煤,Vdaf >37%。
表2 燃油和燃氣鍋爐熱效率
燃料品種 蒸汽鍋爐 熱水鍋爐
D≤0.5t/h Q≤1.4MW 1.4MW
鍋爐熱效率,%
輕油 86 88 90
氣 86 88 90
表中未列燃料的鍋爐熱效率指標由供需雙方商定,
注:“氣”是指天然氣、城市煤氣和液化石油氣。
6.3 制造
6.3.1 材料要求
制造鍋爐本體等主要部件的材料和焊條、焊絲的材料應有質量證明書。小型鍋爐受壓元件的材料應符合《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的要求。常壓熱水鍋爐本體等主要部件的鋼板材質不應低于GB/T 700中Q235的規定,鋼管材質不應低于GB/T 8163中10號、20號鋼的規定。
6.3.2 鍋筒(殼)、爐膽制造
6.3.2.1 鍋筒(殼),爐膽最短一節筒體的長度不應小于300mm,每節鍋筒(殼)縱向焊縫不應多于兩條,且兩條縱向焊縫中心線間的外圓弧長度不應小于300mm,環向焊縫對接邊緣偏差應不大于名義板厚的10%加1mm,縱向焊縫對接邊緣偏差應不大于名義板厚的15%。
6.3.2.2 鍋筒(殼)、爐膽在同一斷面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之差、棱角度不應超過表3的規定。
表3 鍋筒(殼)、爐膽同一斷面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之差、棱角度
公稱內徑Dn mm 同一斷面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之差mm棱角度mm
Dn≤1000 4 3
1000< Dn≤1500 6 3
1500< Dn≤1800 8 4
Dn >1800 — 4
6.3.2.3 封頭宜用整塊鋼板制造,需拼接時不應超過兩塊。
6.3.2.4 小型鍋爐(小型蒸汽鍋爐除外)和常壓熱水鍋爐的鍋筒(殼)、爐膽與相連的封頭、管板可采用插入式全焊透的T型連接結構。
6.3.2.5 成排管孔不應開在焊縫上。
6.3.3 集箱制造
當集箱筒體長度不大于2000mm時,允許有一條對接焊縫;當集箱筒體長度大于2000mm時,允許有兩條對接焊縫。集箱拼接時,最短一節的長度不宜小于500mm,環向焊縫對接邊緣偏差應不大于壁厚的10%加1mm。
6.3.4 受熱面管子制造
6.3.4.1 管子彎曲半徑不宜小于管子外徑的1.5倍,彎曲角度偏差不應超過1.5℃。
6.3.4.2 當受熱面管子長度不大于2000mm時,允許有一個對接焊縫;當受熱面管子長度大于2000mm時,允許有兩個對接焊縫(蛇形管除外)。管子拼接時,最短一節的長度不宜小于500mm,管子對接邊緣偏差應不超過管子壁厚的10%加1mm。
6.3.5 煙囪、煙箱制造
煙囪、煙箱的制造應符合JB/T 1621的要求。
6.3.6 鍋爐鋼結構制造
鍋爐鋼結構的制造應符合JB/T 1620的要求。
6.3.7 焊接
6.3.7.1 鍋爐受壓元件的焊接應按照《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的規定進行焊接工藝評定,制定焊接工藝指導書,并按焊接工藝指導書施焊。
6.3.7.2 焊縫尺寸應符合圖樣及工藝文件的要求。
6.3.7.3 當焊接環境溫度低于0℃時,沒有預熱措施不應進行焊接。在下雨、下雪和大霧天氣時,不應進行露天焊接。施焊前,影響焊接質量的油污、鐵銹等雜物應清理干凈。
6.3.7.4 焊縫質量要求:焊縫高度不應低于母材,且與母材光滑過渡,焊縫及熱影響區表面不應有裂紋、弧坑及超過0.5mm深的咬邊。
6.3.8 總裝
6.3.8.1 管子伸出其與管板連接焊縫的長度:當煙溫大于600℃時,其伸出焊縫長度不應大于1.5mm;當煙溫小于或等于600℃時, 其伸出焊縫長度不應大于5mm。 管子伸入集箱內壁的長度不應大于10mm。
6.3.8.2 筒體(殼)、封頭、集箱上各種管接頭的傾斜度、偏移量及法蘭盤傾斜度均不應超過2mm。
6.4 鍋爐配用輔機及附件要求
6.4.1 鍋爐配用輔機及附件應能滿足主機產品的性能要求,并符合其產品標準。
6.4.2 鍋爐配用的水處理設備應能保證鍋爐給水水質符合GB 1576的規定。
6.4.3 風機等配用輔機的噪聲應符合各自的產品標準,鍋爐房總體噪聲應符合GB 50041的規定。
6.4.4 鍋爐配用的煙氣凈化設備應使其大氣污染物排放符合GB 13271的規定,
6.5 檢測與監控儀表及裝置的功能要求
6.5.1 鍋爐應按《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的規定裝設壓力表、水位表等安全運行參數的指示儀表。
6.5.2 蒸汽鍋爐應設置給水自動調節裝置。
6.5.3 蒸汽鍋爐應設置極限低水位,蒸汽超壓報警和保護裝置(自然通風手燒爐除外)。熱水鍋爐應設置額定出水溫度超溫報警和保護裝置,鍋爐機械燃燒設備還應設置故障停運報警和保護裝置。
6.5.4 燃油燃氣鍋爐除設置上述儀表及裝置外,還應設置點火順序控制、爐膛熄火報警和保護、燃油溫度或燃氣壓力越限報警和保護、燃燒位式或比例自動調節等裝置。
7 檢驗和試驗
7.1 材料檢驗
檢驗鍋爐本體等主要部件的材料和焊條、焊絲的材料是否符合設計圖樣和技術文件所規定的材料,并是否有材料質量證明書。
7.2 主要零部件和總裝質量檢驗
鍋筒(殼)、爐膽、集箱、受熱面管子、煙囪、煙箱和鍋爐鋼結構等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質量檢驗以及總裝質量檢驗采用量具測量等常規檢驗方法進行,
7.3 焊接質量檢驗
焊縫質量的檢驗采用量具測量和目測等檢驗方法進行。對于小型蒸汽鍋爐受壓元件焊縫,還應按《小型和常壓熱水鍋爐安全監察規定》的有關規定進行無損檢測。
7.4 水壓試驗
鍋爐總裝完成后應進行水壓試驗,水壓試驗壓力應為其額定工作壓力的1.5倍,且最小不低于0.2MPa。試壓時,周圍空氣溫度不低于5℃,水溫應不低于露點溫度。穩壓時間為20min。試壓元件金屬壁和焊縫上沒有水珠和水霧,且未發現殘余變形為水壓試驗合格。
7.5 熱工性能
鍋爐熱工性能測試按GB/T 10180的規定進行。
7.6 大氣污染物排放
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值的測定按GB 13271規定的監測標準進行。
8 檢驗和試驗規則
8.1 鍋爐制造單位的質量檢驗部門應按本標準的各項規定逐臺進行產品質量的出廠檢驗,出廠檢驗的項目和要求見表4,出廠檢驗合格后,出具質量證明書。質量證明書內容應包括:
a)鍋爐的產品合格證;
b)主要技術規范;
c)鍋爐主要元件所用金屬材料的質量證明書;
d)燃燒設備冷態試車報告或燃油燃氣鍋爐熱態調試報告(若在用戶現場進行熱態調試,可在調試后提供):
e)水壓試驗報告:
f)小型蒸汽鍋爐的焊縫如進行無損檢測還應有焊縫質量無損檢測報告。
8.2 新試制和結構有重大改變的鍋爐產品應進行型式試驗,型式試驗的項目和要求見表4。
表4 出廠檢驗和型式試驗項目和要求
序號 項 目 出廠檢驗 型式試驗 技術要求 檢驗方法
1材料檢驗 √ √ 6.3.1 7.1
2主要零部件和總裝質量檢驗 √ √ 6.3.2~6.3.6,6.3.8 7.2
3焊接質量檢驗 √ √ 6.3.7 7.3
4水壓試驗 √ √ 7.4 7.4
5熱工性能 √ 6.1.2~6.1.4 7.5
6大氣污染物排放 √ 6.1.5 7.6
注:“√”為需做項目。
9 油漆、包裝,標志和隨機文件
9.1 鍋爐的油漆、包裝應符合JB/T l615的規定。
9.2 鍋爐應在其明顯位置裝設金屬銘牌,內容至少應包括:
a)產品型號、名稱;
b)制造單位產品編號;
c)額定蒸氣壓力或額定出水壓力,單位為MPa;
d)額定熱功率或額定蒸發量,單位為MW或t/h;
e)額定出水溫度及回水溫度或額定蒸汽溫度,單位為℃;
f)制造單位名稱;
g)制造許可證級別和編號;
h)監檢單位名稱和監檢標記;
i)制造日期。
9.3 常壓熱水鍋爐還應在其爐體的明顯位置噴涂“常壓熱水鍋爐不得承壓使用和出口熱水溫度不超過90℃”的警示標志。
9.4 鍋爐產品出廠時應提供下列圖樣及技術文件:
a)產品質量證明書:
b)鍋爐總圖及安裝圖、易損件圖,常壓熱水鍋爐還應提供管路系統圖;
c)受壓元件強度計算書或計算結果匯總表,常壓熱水鍋爐的大氣連通管通徑計算書或小型鍋爐的安全閥排放計算書,安裝使用說明書,受壓元件重大設計更改通知書;
d)包裝清單及備件清單;
e)其他按規定需要提供的文件;
f)上述圖樣及技術文件清單。
10 安裝及使用要求
10.1 鍋爐安裝應按GB 50273標準及制造單位的鍋爐安裝說明書的規定進行。
10.2 鍋爐運行應按制造單位的鍋爐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
10.3 鍋爐所用的燃料應符合設計規定的要求。
10.4 鍋爐給水和鍋水的水質應符合GB 1576的規定。
10.5 鍋爐運行人員應經過培訓,并應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11 常壓熱水鍋爐系統
11.1 鍋爐大氣連通管上不應安裝任何閥門。
11.2 系統中應裝設防止停泵時回水溢出的裝置。
11.3 對于直接加熱式的鍋爐,系統中循環泵應安裝在鍋爐出水一側。
11.4 系統中應裝設自動或手動補水裝置。
11.5 系統中應有可靠的定壓措施和保護循環水膨脹或冷卻的裝置。
11.6 系統中應有防止停泵造成水擊事故的裝置。
11.7 除上述規定外,系統還應符合GB 50041中有關規定。
12 質量責任
鍋爐制造單位應對產品設計和制造質量負責,在用戶遵守本標準及有關技術文件的情況下,從鍋爐出廠之日起18個月內或正式投入運行之日起12個月內(出廠期超過18個月,運行期不足12個月,以出廠期為準;出廠期不足18個月,運行期超過12個月,以運行期為準),如確因設計和制造不良而發生損壞或并非因安裝質量、運行條件和操作水平的原因,不能按額定參數正常運行或達不到規定的性能要求時,制造單位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TAG:常壓熱水鍋爐